網頁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Garmin 2565與2585比較


最近剛好在找行車記錄器,
看了一下Garmin的,
主要有兩款可以比較: 2565跟2585, 均配備GDR20新款,
但說真的錄影時間高畫質仍然只有2小時, (8G記憶卡)
不是很滿意,
底下列出來兩款衛星導航的比較.

2565:
1. 聲控+TMC(道路導航)
2. 只能撥照片, 無AUX out, 單喇叭
3. 有外接GPS天線
4. 美國開發, 未知OS, 操作較為流暢
5. 無360度建物地標, 無行事曆跟聯絡人導航
6. 外觀霧面+銀底, 重量192g
6. 價格10990 (原價11990)

2585:
1. 數位電視
2. 可撥照片, MP3, MP4影片並有AUX out, 雙喇叭
3. 沒有外接GPS天線, 只有數位電視外接天線
4. 台灣開發, Android, 開機較慢: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28&t=2309510&r=2&p=6
5. 360度建物地標, 行事曆跟聯絡人導航
6. 外觀鋼琴烤漆亮面+黑底, 重量262g
6. 價格12990 (原價13990)

結論: 要電視買2585, 只要導航2565, 2565操作會順暢很多.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Windows XP 遠端連線 Windows 7 (Enabling Network Level Authentication on Windows XP)

雖然現在大家都改用Windows 7了,
但還是有很多電腦或軟體需要在XP底下跑,
有時候還是需要從Windows XP遠端桌面一下Windows 7,
會出現沒辦法連線的狀況,
問題在於Windows XP中的RDP不支援NLA(Network Level Authentication)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最近使用Mac工作的"使用者經驗"

這兩天嘗試很認真用MacOS來處理工作...
媽壓~ 問題真大...
光一個按鍵的設定就令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如何挑選水中微距鏡

如何挑選水中微距鏡
超級微距(Supermacro)的定義: 拍攝影像放大率超過1:1 , 一般鏡頭只能達成1:1, 要大於1:1得靠外接配件, 有五種配件可以達成 Supermacro:
(1)增倍鏡 (teleconverters),
(2)近攝接寫環 (extension tubes)[2],
(3)內接微距鏡 (internal dioptres, 在防水盒內使用),
(4)外接微距鏡 (external dioptres, 在防水盒外使用),
(5)倒轉鏡頭 (reversed lenses)[3].

2011年4月14日 星期四

讀書心得: DX or FX (Which sensor is best for underwater photography?)

閱讀一篇wetpixel的文章: DX or FX (Which sensor is best for underwater photography?) By Borut Furlan. :: Wetpixel.com

不確定我有沒看錯哪一些部分,
底下是我的心得:

1. 微距:

(1) 同光圈APS-C景深比較深, 但佔不到優勢, 因為光圈縮小很多後會有繞射問題(diffraction)
(2) 光圈小於f/11畫質均開始下降, 兩者差不多, 但全幅會好一點(應該是光線收得較多來的優勢)

2. 廣角&魚眼

(1) 決定於dome port, 全幅需要較大的dome port(重跟貴), APS-C可用小dome port
但畫質在邊緣還是較差, 全幅需要縮較多光圈才可以跟APS-C相比, 但縮較多光圈畫質又會變爛
(2) 全幅因為大片CMOS的關係, 高ISO值有很好的表現, 所以在光線不太好的環境,
會比APS-C有很大的優勢

結論:
APS-C在水底的畫質大致上比全幅好, 但全幅也有一些優勢, 如光線差的情況,
所以最好的方向是買更高階的APS-C機子, 提升好的感光元件較有用.

我看完的感覺:
大致上跟陸上拍照類似, 但很多地方不是站在一個很公平的點去比較,
有一點橘子比蘋果的感覺, 而不是橘子比柳丁, 比如鏡頭不一樣之類,
片幅不一樣, 最後輸出我認為就有差, 但大致上理論不會差太遠,
如dome port問題, 景深問題, 還有光圈縮 小到一個程度畫質會變差等等.
所以也不是很單純全幅比APS-C差.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Install Mac OSX on VirtualBox (安裝Mac OSX在VirtualBox上的問題)

原本之前都是用VMWare,
但前兩天在VMWare裝好的XP執行了一個程式沒辦法執行,
裝了VirtualBox起來用用看,
效果還不錯,
也剛好趁此時把VM整理一下,

這兩天找了一堆文件講怎麼在VirtualBox中裝Mac OSX,
但我裝一直有問題, (之前用VMWare透過darwin裝沒遇到什麼大問題)
主要一開始找到的文件都是透過用Boot loader進Empire EFI之類,
再用myHack去破解,
這樣的方法主要好處是在真實的電腦上是通用的,
但得配合Empire EFI版本與Mac OSX的版本,
常會遇到About My Mac開不起來, 不然就是關機關不掉, 缺音效卡驅動程式,
蠻鳥的...

不知道從哪一版中VirtualBox就有內建可裝Mac OSX的EFI,
這種方式其實我在想應該是Apple默認且也相容性最好的方式,
果然網路上找一下有兩篇文章寫得很清楚,
改一下下VirtualBox的.vbox檔就可以了,
且完全沒有相容問題, 也可以升級到最新的10.6.7,
也不需要用到Empire EFI, 用VirtualBox內建的EFI就可以完美安裝Mac OSX.

參考資料:
1. Hackintosh 10.6.7 - Snow Leopard on VirtualBox 4 with Working Sound
2. How to Fix Virtual Box High CPU Usage Issue for Mac OSX Guest | Bala-Krishna

上面這兩個連結都有圖, 應該蠻清楚的,

底下我節錄兩個要注意的點:
1. 用VirtualBox建立好虛擬硬碟檔後, 打開.vbox檔加入底下到<extradata>區:
<extradataitem name="VBoxInternal2/SmcDeviceKey" value="ourhardworkbythesewordsguardedpleasedontsteal(c)AppleComputerInc">
</extradataitem>

2. 裝好後可以更新到10.6.7, 音效也ok, About Mac也ok, 關機重開機也正常, 果然比EmpireEFI的方式好多了, 但會遇到Host OS CPU飆升的問題, 此時要把Mac OSX中有關Intel的PowerManagement關掉, 開terminal用root帳號敲入底下命令 (擔心出問題的話, 可以先備份)
cd /System/Library/Extensions/
sudo rm -rf AppleIntelCPUPowerManagement.kext
sudo kextcache -system-caches

最後一個步驟是重建kext cache需要一點時間,
重建完後重新開機就好囉.

目前我遇到的就這兩個問題,
其他有想到再補.